作者: 来源:学科办 时间:2021-05-24 阅读次数:次
2021年5月21日19点,瓯越学术讲座第58期在我院213会议室举行。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、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金雯教授应邀发表了题为“在类比的绳索上舞蹈——比较文学中的平行、类比和体系”的演讲。
讲座由我院易永谊副教授主持,外国语学院的毛继光、杨开泛等老师,我校比较文学、文艺学等专业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。
讲座伊始,金雯教授便直击主题,围绕中心问题“什么是比较或类比?”展开论述。首先,金教授表示文学研究必然包括比较(Comparison)或类比(Analogy)。其中,类比是一种特殊的比较,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,类比的核心含义之一是词语的多种含义间相异而相似的关系。金教授以西方的Novel和中国小说为例,特别强调了类比指的是两种关系之间,而非单独事物之间的比较。
通过论述赫尔德和康德二人对“类比”的争论,金教授指出,当类比成为一种认知方式,它的内在困境便出现了,古典时期和中世纪类比概念中的同和异的平衡被打破,不同文化既同且异,相同或相异性很难协调,往往在人们进行类比之前,就已经预设了某种评判的标准,类比概念在以同为基点还是异为基点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,这也是平行研究进入持续性危机状态的内在原因。
其次,面对平行研究的现存危机,金教授梳理了平行研究的两种范式和比较文学研究的现代转向。平行研究的两种范式分为错时研究和同时研究,学界针对后者的研究较少。目前,比较文学研究的重心从平行研究转向了翻译流通研究,这种研究不再主动构建类比,而是分析既有类比是如何发生的,它将文学形式和思想的类比重新放置回一个复杂的文化生态中,以此避免平行研究的困境。
此外,金教授介绍、提供了一种新型研究模式:跨大西洋研究。该研究通过“环”(Circum)、“跨”(Trans)和“在地”(Cis)三种方式考察大西洋的贸易流动、文化关联以及大西洋周边国家地区在全球化过程中所受影响。
最后,金教授从宏观层面提出“世界文学体系”的概念,并进而介绍“多体系”理念。她认为,世界文学体系即多体系,一个文化体既要借鉴他者,同时需要保持对同和异的敏锐;比较文学的研究并无一种所谓的正统方法或规则,我们既应避免学科失范,也要充分允许学科创新,在学术话语规范的“镣铐”中不断创造比较文学领域的未来。
金雯教授分享结束后,易永谊老师谈论了本次讲座的思考和收获。面对“比较文学死了吗?”的问题,易老师总结道,每一次比较文学学科出现的危机,都是一次学科内部变革的呼吁,比较文学的建设还在路上,正在路上,从未停止。
提问环节中,在场老师和学生的提问都得到金教授的一一解答,并引发金教授的再思考,现场学术和讨论气氛浓郁。整场讲座配以金雯教授的举例说明,简洁明了且轻松愉快,同学们收获颇丰,在剧烈的掌声中,本次讲座圆满结束。
网赌网站(中国)-最热门的网赌网址大全 版权所有 © 2023 技术支持:捷点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