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3月25日13点30分,郭战涛老师于人文楼302教室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“传统文化——《金刚经》说什么”的精彩讲座。此次讲座不仅吸引到许多本院同学,更有不少外院的学生慕名而来。
在大家的期待中,郭老师开始了他的演讲。首先,他介绍了《金刚经》的产生、地位及影响,而在中国的影响又分为在佛教界和在思想文化界的影响。接着,他重点介绍了用“五重玄义法”来理解《金刚经》。“释名”即解释经题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;“辨体”即明辨宗旨;“明宗”即修行宗趣;“论用”即论述功用;“判教”即教相。最后,郭老师讲解了在《金刚经》中常出现的“空”字的内涵。书中言:“既要知道众生性空,也要度众生”,“应生无所住心”。他认为,一切法都是“性空幻有”的。“性空”即本性空,自性空;“幻有”即无实用。而“性空”和“幻有”之间,又是“体”和“用”的关系。全场同学被老师的渊博知识和《金刚经》的神秘文化牢牢吸引,最后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再次感谢老师精彩的演讲。
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的积淀会更加光彩照人,博大而神秘的《金刚经》正是这样的文化。也许这个讲座只是让我们翻开了这厚厚的文化的扉页,我们学到的也只是皮毛,但我们确实受益匪浅。相信迈开了第一步,继续走下去就会顺利得多。


图=宣传部 文=科协